旷视的野心和CV的未来
来源:亿欧网 发布时间:2019-09-27 分享至微信

谁也不会怀疑,人工智能将是未来十年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自2015年以来一级市场对人工智能投资的火爆在2018年趋冷,人工智能的创业窗口期可能已经过去,市场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将进入到确定性更高的二级市场阶段,旷视递交的招股说明书彻底拉开了以AI技术为核心业务的创业公司的上市序幕,半年来的各种传言得到了证实。可以预想见,AI独角兽们将在未来的1-2年内纷纷上市,在二级市场中融得资金作为下一轮竞争的弹药。AI赛道的竞争刚至中局,可能是一场独角兽之间的“无限战争”。

计算机视觉(ComputerVision,CV)因其算法成熟度高和应用范围广,是众多人工智能技术中最先获得市场看好和商业应用的分支,也在2017年成功孕育出被公众所熟知的“CV四小龙”——商汤、旷视、依图和云从。

本文就以旷视提交招股说明书为契机,来分析一下以旷视的战略布局和CV企业未来的发展。

一、CV头部四小龙和跟随者的差异化竞争

人工智能公司如何能够摆脱作为算法提供商被集成者的命运,是CV四小龙和跟随企业自2017年以来共同探索的元问题。也许是意识到彼此之间的技术能力和业务模式实在是太同质化了,寻求差异化发展和跨行业布局成为了CV四小龙之间的“默契”。

商汤向“后”,赋能百业。从公开资料和官网信息来看,商汤更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AI赋能者,通过算法+算力构建竞争壁垒。因此后端的基础算法自训练平台、自研芯片、建立AI算力平台成为商汤的发展重心。商汤的长尾算法孵化器可以实现高效的长尾算法开发,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实际需求,降低了算法开发成本。商汤的AI超算平台支持14000片GPU的并行计算,峰值计算达16亿亿次/秒,为更多高难度识别项目提供基础支撑。即使是国内云计算业务的领先者阿里云,目前也无法给出超10000块GPU的并行人工智能计算能力。

旷视向“前”,打通城市物联网“端到端”。所谓安防领域的端到端,即旷视想要覆盖前端感知-中端计算-后端分析的全栈安防流程,以一家算法公司的企业基因实现软硬件一体的野心。从本质上来讲,旷视希望以端到端方式实现对原有安防市场格局的革新。再加上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占旷视总业务的比重最高,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该项收入为1.68亿元、10.57亿元、6.95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53.6%、74.1%、73.2%。因此可以视旷视的AIOT战略,大致上集中于智慧城市领域的物联网业务,个人IOT业务占比较小。

亿欧智库对于旷视“端到端”安防业务的优势理解为,旷视作为算法起家的公司,终于可以有能力将前端边缘计算的快捷反应和后端云计算平台深度运算相结合,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其动态优化运算资源的分配将建造一个更精准快速的安防体系。如果说商汤的做法是为安防构建了更为坚实的算法和算力基底,那么旷视想做的软硬件一体、云端协同安防体系的行为更激进。

依图向医,多元发展。依图在成立之初就将很大一部分业务放在医疗影像的识别上,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积累成为了AI医疗影像方面的领先者,其拥有不少成熟的落地应用实践,已经在数十家三甲医院部署了AI医疗产品。依图在AI芯片领域的努力值得一提,其自主研发的云端视觉推理芯片“求索”,“以其高性能和低功耗,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云端部署成本和运维费用。”

云从科技作为国家队,战略更保守和稳妥。云从作为中国银行业人脸识别的市占率第一的厂商,在机场和其他非银金融的应用也有相当成功的拓展。其在安防领域没有太大的野心,无意挑战既有市场格局,处于被集成的一类。

第二梯队的影谱采用结构化视觉分析技术进行视频内容的自动创作和投放,Video++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将视频内容结构化并进行精准营销,眼神科技提供生物识别中的虹膜识别技术,图麟科技提供玻璃产品的机器视觉检测,云天励飞有和旷视类似的端到端产品规划,等等。可以说在近几年的发展中,CV初创企业都在差异化竞争中努力寻找商业化途径,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业务范围和拓展企业经营边界。

二、CV算法供应商的定位已经装不下四小龙的估值

烈火烹油般的CV应用始于2015年底,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成熟配合时代的需要,提供的人脸识别能力似乎一下子应用到了各个领域,手机等终端设备的人脸识别与美颜,金融领域的人脸登录与核身,公安及安防系统的身份比对。市场对技术的认可和资本的追捧让CV一时间成为最热赛道之一,CV四小龙和其他CV创业公司期间获得了大大小小的融资机会。

热情和追捧往往能掩盖掉初创公司面对的很多问题。

第一、核心算法具有强者通吃的特性。如果仅从技术角度考虑,应用商在选择合作对象时,肯定会对综合实力和技术支撑最强的那家优先考虑。这就导致了商汤和旷视等厂商在争取手机厂商等终端用户时往往面对残酷的背靠背竞争,技术的微弱差距需要竞赛团队全力以赴的拼搏,在商业上的结果是失去了定价权和对市场主动权的控制。

第二、任何行业的门槛都是相对的。有人说人工智能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创业者往往需要庞大的研发团队和巨额的研发投入来确保优势。但门槛都是相对的。初创企业的进入难,并不意味着巨头进入也难。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有哪一家科技巨头会认为人工智能算法无足轻重?百度的深度学习平台PaddlePaddle、腾讯的优图团队、阿里达摩院的视觉实验室、海康大华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巨头们都在积累相关CV技术。哪怕暂时使用初创公司的产品,也难保以后的自研技术替代,甚至成为直接竞对。

第三、商业模式上的疑问。早期的商汤和旷视等更像是研究院而不像是商业化的公司。仅提供算法接口API或者软件开发包SDK,并不算是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需要合作和依靠的外部企业太多了,在行业格局中弱势地位突出。甚至于虹软科技已经开始实行软件免费,硬件收费的竞争策略。

以人脸识别的重要落地行业安防为例,行业中的玩家包括安防平台软件开发商(ISV,IndependentSoftwareVendors)、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SI,SystemIntegrator)和招标采购方(政府及事业单位为主)。像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这类的监控设备生产商一般都是自研监控平台软件,目前面对人工智能创业明星公司采取防守姿态,既保持合作又保持自研跟随。安防系统集成商在面向终端客户时具有渠道优势,一般具有地域性,地区的三大运营商和具有渠道优势的集成公司容易获得政府招标项目。云从科技和佳都科技的联合,走出了CV国家队的路线,在ToG市场大杀四方,但这也是以牺牲了云从科技作为一家独立公司发展前景而换来的。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单纯的算法提供商,计算机视觉的行业天花板被上下游巨头牢牢地锁死,利润率也被控制。商汤融资了超过20亿美金,旷视也融资了近20亿美金,单纯的计算机视觉算法提供商定位,早已经无法满足资本市场的想象。

三、旷视的野心

招股说明书一下子将旷视经营的黑箱展现出来,通过招股说明书和企业官网我们可以一窥未来经营发展的战略规划。

旷视目前的业务可分为三大块:AI技术服务于个人用户、AIOT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以及供应链物联网。

(1)个人业务。人脸识别技术的API和SDK服务于金融科技公司和手机制造商。本质上提供的是较为同质化的算法。在这一层面和商汤、依图、云从、虹软等公司构成直接竞争。

(2)城市物联网业务。不管旷视怎么用AIOT概念包装,目前阶段可以等同理解为安防业务,进一步可理解为智慧城市概念下的平安城市、雪亮工程和智慧交通等细分业务。城市物联网业务成长非常快,在2019年占到旷视总营收的73%,端到端的城市物联网业务看点最大,这点毋庸置疑。因前所述,智慧城市或平安城市等安防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旷视为求突围,软硬件一体化的端到端服务是一招险棋,但不得不下。旷视目前已初步构建起以摄像头为核心的前端传感器,以深度学习框架Brain++在云边芯协同的中端应用,以多元数据融合平台旷视Data++为核心的多维大数据融合分析后端支撑框架。

(3)供应链物联网业务。这块业务旷视起步较晚,2018年4月全资收购艾瑞斯机器人,2019年1月推出“河图”智慧物流平台,大致完成了AGV服务的软硬件框架搭建。在招股说明书中显示,供应链物联网业务的2018年营收为3106万,2019年营收为4697万,和个人及城市物联网业务差距很大,未来旷视在此块业务的发力和破局程度还属于未知。

从业务增长和布局情况来看,旷视最先发展的个人业务总量及增长遇到增长瓶颈,供应链物联网还属于草创阶段,支撑起旷视总营收和利润来源的应当属城市物联网业务。

旷视的野心在于,其不甘心成为产业链中被集成的一方,而努力拓展上下游业务,积极布局软硬件一体,希望将自己的核心技术包装进自主可控的闭环框架中,此举不只是为了实现自由的技术主张,更是产业链分工上的地位突破。也只有实现“端到端”这一目标,旷视才算的上真正具有自我造血能力和扩张能力的公司。旷视在资本市场上的商业故事讲了一大半,技术路线也已搭出框架。

路线确定了,但未来的竞争却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在势必挑战和侵犯到传统巨头的市场份额和利益的情况下,海康、大华、华为等公司都将全面布局AI发展战略,乃至于整个智慧城市、安防行业都将发生一股技术波动和格局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旷视带着他的野心,成为了搅动行业的那条鲶鱼。

四、安防难切的大蛋糕

据CPS中安网联合商汤科技发布的《2018中国安防行业调查报告》统计,2018年安防行业总产值占国内GDP总产值0.8%,达7183亿,在细分市场中,平安城市、智慧交通和雪亮工程占应用场景的前三。平安城市、智慧交通和雪亮工程背后的核心技术说到底,还是前端的视觉感知和后端的数据处理。

AI和安防深度结合是行业趋势。据上述报告所示,2018年安防+AI软硬件市场规模达到135亿元,同比增长接近250%,以AI四小龙为代表的计算机视觉企业总体市场份额达69.4%。但135亿对于7183亿而言,仍旧只是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AI+安防未来可渗透的市场空间可想而知,摆在各家AI公司面前的是明显的机会和利益。

项目碎片化和渠道为王是安防行业的两大标签。安防项目的落地由各地方交通系统或公安系统公开招标完成,目前中标项目主要由各地系统集成商和三大运营商来完成实施。据《2018中国安防行业调查报告》统计,国内安防解决方案提供商达4600家,工程商达到16500家,其中有41%的工程商企业不具备资质。大多数安防厂商主要以方案业务为主,渠道占比较以往有明显减少。

行业竞争格局激烈,每一家参与者都紧绷着弦。全球安防设备第一的海康威视2018年总营收为498.37亿元,国内安防第二的大华股份2018年总营收为236.66亿元,相对于安防行业的总产值而言仍不够大。华为早在2012年想凭借其在ICT领域的优势进军安防业,但至今也没有搅动起太大风浪。安防行业的市场容量巨大,一家企业想凭借技术站稳脚跟很容易,但开疆拓土抢占市场份额则非常的难。

亿欧智库收集2019年以来的智慧城市、平安城市项目中标情况,发现在各地中标中确实存在着:

(1)地方性公司具有区域性优势;

(2)项目分散,一个系统可能分几期项目,一期项目可能又分成几个标;

(3)除极少数情况外,设备生产商较少参与到集成商的业务;

(4)单个项目的中标金额存在极大的差异,少则几百万,多则上亿。

旷视想通过软硬件一体、端到端以及云端协同的方式在安防领域瓜分蛋糕并不容易。

首先,安防前端硬件已经有非常多的传统厂商存在。海康威视的前端产品已经具有了非常丰富的产品矩阵,详情可以见海康官网。旷视目前仅有的三组MegEye摄像头很难被市场所认可。

其次,端到端产品的部署很大程度上挤占了系统集成商的工作,但想要实现云端协同又必须深入介入。那么系统集成商是承担搬砖的任务,还是被取代?

最后,如果旷视想打AIOT后端数据平台的牌,那么就和商汤重新构成高度竞争。因为商汤的强势竞争力就在于方舟城市级视觉开放平台及其背后的技术支撑。

五、CV的未来

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商业化落地和盈利能力一直受到多方质疑,关于CV创业企业的未来,我想通过前面的分析和旷视披露的信息来看路径是清晰的,CV企业目前都在将自身业务和特定行业深度结合,并且在刻意将自己的业务做重,无论是商汤的后向集成(芯片和算力),还是旷视的前向集成(终端感知设备和算法的融合),都是在增加行业参与度和结合度,从而构筑竞争壁垒。CV独角兽们不甘处于被集成的被动地位告诉我们,创新型企业不单要追求技术创新,更要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进化,努力构建自己的商业闭环,毕竟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一句颠簸不破的真理。

就在我写作本文时,2019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科技部公布了最新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宣布依托旷视建设“国家新一代图像感知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一同入选名单的是华为、京东、中国平安、小米等行业巨头企业。科技巨潮席卷而来,在科技的浪潮之巅,从来没有高枕无忧的技术垄断者,而多的是后来居上的挑战者和颠覆者。旷视能否最终成为颠覆者?让我们期待。

[ 新闻来源:亿欧网,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