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光纤产量达到2700~2900万芯公里的规模,同比增长约50%。我们通过对海关及其他数据进行估计,认为该数字与实际基本相符。 从中国进出口情况来看,光纤光缆2006年首次逆转了近年出口连续增长、进口稳步下降的形势。价格上总体保持平稳,略有下跌。日本进口光棒价格年末同比跌幅6.1%,整个年度价格保持平稳,价格下跌的趋势基本终止。 国内主要光纤厂产品供不应求,以海关进口光棒总量和国产光棒量估计,2006年中国光纤产量达到2640万芯公里,同比增长48.8%。该增长幅度以及总量范围与行业协会的估计基本一致。该产量规模距离业界普遍估计的3000万芯公里产能相差无几,我们认为产能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困扰中国光纤光缆行业的严重问题。 结合进出口逆差扩大和中国产量大增两方面的情况,我们认为:中国本土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是拉动光纤光缆行业产量大增的根本原因。 我们推测城域网的建设是推动光纤光缆需求的根本原因,并且这种建设主要集中于汇聚层以下的接入层,包括移动建设的基站、FTTx建设等都是推动接入网大规模建设的重要原因。 我们判断,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是:需求推动产量增长,但强势的运营商以及集中采购政策使得价格继续维持低位;未来需求仍将继续增长;行业产能利用率已经大幅提高,未来产能扩张能力相对有限;行业集中度有所上升,前5大光纤厂商份额约占73%。 我们维持亨通光电的“强烈推荐”评级,维持中天科技的“推荐”评级,调整烽火通信和法尔胜评级为“中性”。 2006年初,我们准确地判断了光纤光缆行业的复苏。时间过去1年,期间我们曾经在烽火通信、亨通光电及中期和年度策略报告中对行业的新动向进行过跟踪。近期我们再次拜访了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等行业内上市公司,了解到行业复苏的形势仍然在持续。结合一些最新的海关和其他数据,我们将在本报告中对该行业的情况进行最新的跟踪。 一、行业供求形势良好,国内需求大幅增长 据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的估计,2005年中国光纤产量大约为1800~1900万芯公里的规模,2006年产量则达到2700~2900万芯公里的规模,同比增长约50%。 由于国内绝大多数光纤企业都以销定产,因此大体上产量数据便可以反映国内运营商的需求数据。尽管缺乏运营商的实际需求数据,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海关进出口数据及其他数据进行估计,我们判断该数字与实际基本相符。 从中国进出口的情况来看,光纤光缆2006年首次逆转了近年来出口连续增长、进口稳步下降的形势。图表1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以来光纤光缆进出口首次出现逆差扩大的情况。由于06年光纤光缆行业并未出现明显的价格上涨,因此进出口金额的变化大体上也同时反映了数量的变化。 从价格的角度来说,2006年总体基本上保持平稳,略有下跌。我们仍然以最典型的日本进口光棒价格来表达这种价格趋势。 在以前的报告中,我们已经分析过,中国大约70%~80%的光棒是从日本进口,而日本的主要出口也是面向中国,中日光棒贸易在全球占有极大的份额。 而图表2的数据则显示,经过连续5年的价格下跌之后,2006年价格基本保持了平稳。如果以每年1月的价格来比较,2002~2006年价格同比下降的幅度分别为14.3%、47.7%、12.8%、11.0%、31.6%。但整个2006年价格基本没有继续下跌,2006年12月的价格为150.4美元/公斤,而05年同期为160.2美元/公斤,降幅仅6.1%。而整个2006年的平均价格为151.8美元/公斤,显然价格下跌的趋势基本终止。 尽管价格继续维持低位,但产量的增长反映了需求的大幅增长。从国内各主要光纤光缆厂供不应求的销售形势来看,光纤光缆行业正在经历着从底部扭转的复苏。图表3的数据显示,从光棒进口量来看,2005年四季度开始,中国从日本进口光棒的数量开始持续上升,2006年11月份更是创下了62.3吨的单月峰值。全年来看,2004~2006年中国从日本进口数量分别为298.7吨、355.9吨和558.3吨,2005年增长19.1%,2006年增长率则高达56.9%。 由于国内只有长飞、富通和法尔胜等3家企业生产光棒,并且富通和法尔胜的产量都较小,长飞产量则大约100吨。因此海关进口光棒数量加上长飞的光棒产量可以大体上反映中国的光纤产量。我们在以前的报告中已经说明,中国主要从日本、法国、美国等3个国家进口光棒,3国进口量达到中国总进口量的95%以上。因此从上述数据已经基本可以估计中国的光纤产量。 假设长飞、富通和法尔胜05年光棒产量为120吨,06年产量为150吨,以每公里光纤需33克光棒来估计,2005年中国光纤产量为1774万芯公里,2006年则达到2640万芯公里,同比增长48.8%,该增长幅度以及总量范围与行业协会的估计基本一致。显然2006年中国光纤光缆行业在经历着产量的大幅提升。并且2640万芯公里的产量已经距离业界普遍估计的3000万芯公里产能相差无几,产能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困扰中国光纤光缆行业的严重问题了。 此时我们再回头看看图表1所反映出来的光纤光缆逆差扩大的情况,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断言:中国本土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是拉动光纤光缆行业产量大增的根本原因。 二、中国市场需求大增的原因那么,是什么样的需求导致了中国本土市场需求的大增呢? 由于细分数据的缺乏,我们很难确定中国光缆需求增长的原因是来自城域网建设的需要?还是移动网络建设的需要?或者是FTTH建设的需要?但实际上,由于传输网的普遍应用,我们认为整个传输网从核心层到汇聚层、接入层的所有层次上的需求都是推动光纤光缆需求的重要原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如下用途和原因。 城域网的建设是推动光纤光缆需求的根本原因。以下图表中信产部公布的长途光缆长度的变化情况显示,中国的干线光缆建设高峰在2002年左右,直至2005年左右基本完成,2006年新增长途光缆长度甚至出现了负数,大规模的干线光缆建设已经较少。数据显示2006年新增光缆长度仅仅20.9万公里,即使假设当年全国光缆平均芯数达到48芯(实际上常用光缆主要为12芯和24芯),全国光纤使用量也仅仅1000万芯公里,跟我们前面估计的2640万芯公里的产量相去甚远。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差距呢? 我们有理由猜测,信产部的统计仅仅包括了城域网的骨干层,而没有包括城域网的接入层。 或者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传输网络的汇聚层以上的层次,而没有统计接入层。但实际上接入层才是当前建设的大户。例如中国移动大量铺设的基站、FTTx等背后的传输线路都属于接入层的范畴。很可惜,官方没有提供这方面的统计数据。 假设我们的推测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断言,未来3~5年的时间中国光纤需求量仍将继续增长,即使增长率可能较难达到06年约50%的幅度,但保持稳定增长应该没有太多的疑问。中国各类通信用户的持续增长(移动用户、固网用户、互联网用户)、3G的大规模启动、FTTx的深入进行都将为此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行业未来趋势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光纤光缆行业的总体趋势向好,但也存在着一些压力。大体包括如下方面: 需求推动产量增长,但强势的运营商以及集中采购政策使得价格继续维持低位。2006年虽然需求和产量都大幅增长了40%~50%,但价格却仍然处于低位,据向部分厂商了解,光纤价格也下降了大约5%左右,从2005年90元的均价下降到85元左右。该幅度与日本进口光棒价格的下降幅度相同。也就是说,总体上中国光纤厂商面临的上下游环境变化不大,大多数厂商的毛利率相对稳定。不过目前形势来看,光纤光缆厂商在产品定价权上仍然处于劣势。 未来需求仍将继续增长。虽然2006年诸多运营商建设规模大幅超过2005年,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在打3G的提前量,但3G建设毕竟至今未能正式启动,我们认为大规模的建设还在后面。其次,FTTx正在不断向客户端推进,同时覆盖率在不断提高,换言之,未来我们将看到光纤将通达越来越多的区域、大楼、房间和客户。例如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于2006年末的一份研究报告《上海电信业发展研究报告》阐述上海市的光接入战略中说道:“继续实施FTTx的光接入战略,因地制宜地加快建设和完善多种形式的宽带接入网络,在重点区域逐步实施光纤到家庭(FTTH),实现宽带接入覆盖全市”。而我们也注意到,从全国来说,通信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然巨大,未来仍有较长的建设周期和较大的需求提升空间。 行业产能利用率已经大幅提高,未来产能扩张能力相对有限。根据我们前文的估计,全行业2006年光纤产量已经提升到2640~2900万芯公里的水平,即使按照此前业界估计的大约3000万产能估计,产能利用率已经从2005年的60%左右提升到90%以上。实际上,我们所了解的亨通、中天科技等上市公司都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产能严重超过需求已经不再是行业发展的桎梏。据我们了解,全国大约只剩下长飞、烽火(华新藤仓)、富通、亨通、中天、特发、上海光纤、特恩驰、中柱、深圳住友、海南三星和法尔胜等12家光纤企业。其中亨通和中天从2006、2007年都有拉丝塔扩张项目,其他如长飞和富通尚有部分产能提升空间,估计2007年全行业能实现的产能大约在3500万芯公里左右。 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烽火收购华新藤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光纤厂商的布局,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我们整理了目前中国市场上主要光纤厂商扩张以后的产能情况。图表5为我们估计的2007年各主要光纤厂商能够实现的产量。未来长飞、烽火华新藤仓、亨通、中天和富通将占据光纤市场的主要份额,占总量比例达到约73%。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