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 “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我认为这确实是有利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正确战略选择。以自然资源迅速消耗为代价的低效增长模式越来越不符合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的要求,而创新正是国家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方法。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创新,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人民有尊 严的生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08280.htm我们知道,措施得当是确保战略成功的关键。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从改革投资和法律制度到实施科技兴国、教 育体制变革等等,这一系列举措正推动着我们的国家朝着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迈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年来,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很多正确措施已结出累累硕果。比如,国家在研发投入方面的优惠政策、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不懈 努力正帮助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通过加速创新与国内外研发合作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而更好地融入国际竞争的浪潮。
以与国外研发机构合作为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合作模式已从过去中方提供劳动力、土地、资源,外方提供技术的传统模式向联合开发、互利合作的新模 式转变。英特尔对此有着深刻的感受——去年,我们对某一时间节点上英特尔在中国与国内伙伴的合作创新项目做过一个统计,我们惊讶地发现,英特尔与国内各个 机构有多达67个合作项目,承诺投资高达一亿五千万美元!
英特尔与本土机构的合作创新只是一个缩影,许多跨国公司都在中国设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尽管他们处于不同的运行阶段,但重要的是,他们都选择了在中 国发展,长此以往,无疑会对整个创新型国家的生态系统建设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心英特尔的人都知道,我们现在在中国主要有两个研发中心,一个在北京——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另一个在上海——英特尔亚太区研发中心。两个研发中心 拥有1000多名中国工程师。他们的日常工作与创新型国家的生态系统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是与大学院系、研究员、学生们的合作,比如,我们的专家和国内知名高校的教授一起开发满足创新要求的新课程,指导实习生开展研发实践和创新研 究,并为未来走向创新发展做好准备。
其次,英特尔的研发人员还积极为IT业内人士、学校教师和社区里的孩子提供培训,因为我们都明白人才才是创新性国家建设的基石和原动力。通过”英特 尔未来教育项目”,我们与国家教育部和相关部门合作,在中国培训了超过一百五十万名教师,大约有1亿名学生从中获益。
其三,英特尔与本土企业的合作规模及深度也在持续强化——我们正在共同为消费者提供创新的服务、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创新型产品。即将开幕的每年一度 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我们通过它把对产业趋势的分析和把握与业界进行分享,”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竞放春满园”,创新永远 不是孤立的,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更有效地将技术转化成产品,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形成持续发展的生产力,进而推动产业的升级。
在推进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众多举措中,自主创新显然是值得强调的——但如果我们片面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战略,却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如国外参与者 被排除在外、技术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国际合作停止等等——而政府作为企业的守护者和支持者,如何在政策制定与执行等层面确保稳健平衡,并积极鼓励各类企 业和人才在创新研发上的协作与共赢,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因为执行的偏差,使我们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好机遇擦肩而过,我想可能没有比这更可惜的事了。
那么,还有些什么别的方法能确保中国在当今全球经济中保持持久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呢?以下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会不会阻碍自 主创新?问题是不是出在本土公司对合作产生的研发成果进行商品化时出现了滞后的状况或经验上的缺失?我们能不能一方面大力推动合作创新,同时,加紧推动本 土企业的创新成果市场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已经有不少本土公司与跨国公司有广泛的合作,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事实证明,他们正是通过把世界各地最优 秀的人才和最佳的想法集合在一起,才孵化出最佳的成果。英特尔的成功也是这样,我们的研发团队分布在世界各地,合作创新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模式。我们还可 以问一问,我们是否真正有了有效的机制来充分利用国外和本土的资源(例如风投),以帮助本土公司把好的主意通过研发转换成市场需要的好产品?还有,我们是 否有足够的孵化中心去培育那些优秀的主意,让它们开花结果?抑或现有的许多中心还只是个摆设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另外,那些有才华的教授和学生是否有良好的 环境和机会去合作、创新,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出现在我脑海中。
我的结论是:只要我们不断改善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大胆迎接和实践各种创新方式,中国一定有能力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目标!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