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亚马逊(Amazon)和Facebook在人工智慧(AI)发展方面享有盛名,而且通常不吝于与外界分享成果,相较之下外苹果(Apple)显得低调,鲜少谈论自己的AI研究,但近年来情况逐渐改变,苹果使用机器学习支援许多装置功能,而且参与AI讨论也转为积极,有主管甚至认为,苹果现在AI方面的成就领先群伦。
乍看之下苹果AI研究表现乏善可陈,一方面因为AI往往让人联想到语音助理,Siri被认为不如Google助理或亚马逊(Amazon)的Alexa,而且在资料收集方面,苹果也不如Google等对手广泛,因此难以训练出优秀的模型。但实际上iPhone几乎每个功能都有AI的影子,其他多数产品都有着机器学习专用硬体,即将在年底推出的安谋(ARM)Mac电脑也将有许多AI功能,不难感受到苹果相当积极投入AI的开发。
苹果机器学习和AI策略团队(Machine Learning and AI Strategy)资深副总裁John Giannandrea和产品行销资深副总裁Bob Borchers,接受Ars Technica专访时分享了苹果的AI愿景。Giannandrea提到,2018年他加入苹果,当时尚无机器学习团队,而且缺乏许多相关的知识,但过去2年来情况改变,预期机器学习未来几年内将彻底改变iOS或苹果。
Giannandrea和Borchers透露,打造智慧体验的关键在于垂直整合软体、架构,乃至于晶片,未来的运算装置功能都将具备这样的特色,不着痕迹地提供用户智慧体验,这也是苹果追求的AI策略,着重于为用户提供AI所带来的好处,而不是过程。
Giannandrea以iPad触控笔为例,说明苹果堪称是创造机器智慧驱动功能和产品的先锋,他表示,苹果为触控笔和iPad制作软体,让用户在犹如数位纸的面板上尽情发挥创作或做笔记,类似的体验将来在所有的装置都能享有。
Giannandrea多年前都曾任职于Google,一般认为论及AI领域的研究和知名度,Google领先苹果,但Giannandrea表示,Google诚然是一家了不起企业,拥有一些杰出的技师,但基本上两者的商业模式不同,Google并不擅长创造客户体验。
科技业界认为,能够收集大量数据来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始能提供更好的体验和产品,也因此Google和亚马逊、Facebook最终将主宰AI领域。但Giannandrea表示,这几家科技巨擘的资料中心遍及世界各地,借此收集庞大的数据,苹果营运模式不同,而且经常公开表示不会毫无节制地收集用户数据,有人以这点判定苹果AI发展将落后其他巨擘。
事实上,以资料中心的数据打造更大的AI模型,准确度将会更高的说法不全然正确,最好的方式是让模型尽可能接近数据,而不是让数据长途移动,如此也能让用户隐私受到保护。另一方面,让模型贴近数据的另一个好处是,相对于资料中心发送数据延迟时间大为降低。
Ginnandrea和Brochers指出,苹果客制化晶片,特别是iPhone 8和iPhone X使用的Neural Engine是装置上处理数据的最好见证,Neural Engine是苹果为执行特定机器学习任务所设计的处理器,拥有8个核心。
Giannandrea透露,在这之前苹果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毕竟多年前Neural Engine上不存在。现在Neural Engine具备可扩展性,虽然iPad的神经引擎比手机大,但基本上苹果所有产品的应用程式(App)和开发人员开发的App所使用的AppCoreML应用程式介面(API)都相同。苹果公开发表Neural Engine时提供了效能数据,表示2018年的A12晶片每秒运算次数可达5兆次。
苹果装置并非唯一具备内建机器学习晶片者,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华为和高通(Qualcomm)也开发了含括神经网路处理器(NPU)的SoC,Google也未开发人员提供机器学习API ,但它们的策略和商业模式有别于苹果,Andorid手机所能处理的机器学习工作相对于iPhone有限。
内容源:摘自DIGITIMES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