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探索空天地“SHAFT“技术体系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发布时间:2020-12-06 分享至微信

用户对5G网络提出更高要求,5G能力需不断增强、叠加、融合;与此同时,卫星产业加速升级,高通量卫星通信“初露头角”。在今天举行的“5G+空天融合网络技术研讨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所长丁海煜表示,卫星和地面5G属于国家新基建的两大信息基础设施,两者融合是未来发展趋势。

互补大于竞争:星地相向而行是大势所趋

2020年是我国5G加速发展的一年,中国移动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全力建设覆盖广泛、技术先进、性能卓越的5G精品网,大力推进业务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5G SA基站超过38万座,在全国所有地级市具备SA商用能力。

与此同时,全球卫星产业也正积极打造广覆盖、高通量、优体验的网络,以中星16、亚太6D为代表的高轨高通量卫星,以清华玫瑰星座为代表的中轨宽带卫星计划,以及以科工虹云、科技鸿雁、中电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为代表的低轨星座计划。

丁海煜强调:“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互补大于竞争,星地相向而行是大势所趋。”具体融合方式存在三种层次,紧密度逐步递增:嵌入融合,也就是现阶段的融合方式,主要的应用就是卫星作为基站的传输中继,解决偏远地区覆盖以及应急应用,应用场景有限;异构融合,卫星和地面可沿用现有技术,通过接口互通和信息交互实现两张网络按需选网,两张网络独立发展,但用户体验受限,难以大规模推广;系统融合,可以实现资源管理统一、最大化实现产业链复用,用户体验最佳、终端更利于推广,未来最具备竞争力,但需要突破更多的跨领域、跨体制技术问题。

丁海煜指出,系统融合最有利于发展,是最终目标,目前主流国际组织均已经开展卫星与5G标准系统融合研究。“当前推动卫星与地面系统融合正当时: 从5G时期开始融合,到6G中进行升级演进。”

立体式发展:探索空天地“SHAFT“技术体系

丁海煜进一步指出星地融合网络面临的挑战,具体包括系统通信体制环境适配,宽带卫星终端难以手持,卫星通信载荷如何运营等问题。中国移动积极探索空天地“SHAFT立体式”发展体系:以地面网络(Terrestrial Network)为主,卫星网络(Satellite)作为补充,结合HAPS高空平台、ATG、无人机(Flight Vehicle)等技术进一步提升网络能力,优化业务体验。

HAPS高空平台搭载基站,搭建星地通信桥梁。一方面部署灵活、环境适应性强,可以进一步增强局部覆盖;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手持终端无法使用卫星网络的问题,通过一跳完成接入频段的转换。

ATG通信成本低、带宽大,能够为机载通信提供更好的宽带体验。而卫星机载方案可实现跨国覆盖,ATG与卫星方案也存在场景互补,可根据航线选择通信方案,为机载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互联网通信服务。

无人机的双角色形成灵活机动解决方案。“无人机+终端”可以实现巡检、监控、直播等应用,“无人机+基站”可以实现“小、快、灵” 的网络部署。

丁海煜介绍,中国移动聚焦5G+空天融合业务,努力实现地面5G网络能力升维和价值创新,孵化新兴业务市场和新商业模式,有力支撑CHBN业务战略。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希望与合作伙伴携手,打造技术统一、产业一体、生态健壮的空天地融合生态,共同助力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责任编辑:pj

[ 新闻来源:电子发烧友网,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