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改变什么,改变不了什么?
来源:eeworld 发布时间:2019-09-13
分享至微信

图1:上市当天送到的“Apple Watch SPORT”款式。测试几种表盘模式后,最终选择了Apple Watch特有的“Motion”模式。每次抬起手腕看表,就会有不同的花朵像变魔术一样绽放,很有意思。 (点击放大)
关于Apple Watch,网上的信息已经铺天盖地了。单是ITPro,之前就登载了户田觉的评测报告“Apple Watch的厉害之处,意外的缺点是什么”,以及“从Apple Watch与iPhone的联动看苹果的深谋远虑”、“Apple Watch在企业中也开花结果”、“不断涌现的Apple Watch用APP是否会成为可穿戴终端的救世主”等多篇分析报道。
而且众所周知,连日以来,网络上满都是日本国内外与Apple Watch相关的消息。虽然拿到、接触过实物的人应该不多,但估计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对Apple Watch有了大致的了解。
然而,对于这种类型的产品,就算在网络上搜集到再多的信息,不实际使用也弄不清本质。在佩戴Apple Watch出行的黄金周假期里,笔者在很多地方都碰到了轮番而来的问题轰炸,不过,面对“Apple Watch能做什么?”“带着它有什么不一样?”之类的问题,笔者能清楚回答的,很遗憾地是“没有”。
还在发展之中,离发挥真本事还差得远?
拿到手表已经过了约20天,即便是现在,笔者也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佩戴Apple Watch的益处。确实,很多地方都会变得方便一点。但要问是不是非常开心,笔者却很难作答。
关于Apple Watch能做什么,苹果网站通过视频介绍了具体例子。包括操作方式在内,观看视频估计可以加快理解的速度(图2)。大致的功能有通知iPhone收到的信息、测量步数和心率等身体信息(传感),以及控制iPhone等。
图2:介绍Apple Watch功能的视频指南页面。作为购买产品后的说明书也很方便。 (点击放大)
当然,网站只介绍了实现的功能和方便的地方,没有提到实现不了的功能和令人不满的地方。抬着胳膊操作(尤其是接电话)格外累人;在电影院里,稍微一动就会点亮的画面会惹人讨厌;APP起动要等待很久——不少问题都是用上之后才会注意到。而原本令人担心的电量足以坚持1天半左右。和智能手机一样,只要习惯每晩充电,实用就不成问题。
Apple Watch因具有iPhone的副显示屏功能,佩戴在手腕上的确会减少查看iPhone的次数。尤其是像笔者这样使用屏幕较大的“iPhone 6 Plus”时,手机放在包里即可完成一定的操作会省事不少。随着暑季到来,当不穿外套之后,iPhone装在包里的情况估计会增多,使用Apple Watch更是方便。原本就常常把iPhone放在包中的女性一定会表示欢迎。
APP的优化有待今后
但这些功能只要不怕麻烦,在iPhone上都可以直接操作。现在,Apple Watch虽然能通知用户Facebook等收到了消息,但不能查看内容,结果还是要打开手机(图3)。
这是因为iPhone用Facebook APP还没有正式支持Apple Watch(截至5月14日)。有人说“那只用iPhone不就好了”,笔者也无话可说。而且,要问是否愿意为点滴积累的“小小幸福”付出5万~十几万日元的代价,绝大多数人应该会望而却步(超过100万日元的“EDITION”版本则属于另外的价值观,这里暂不讨论)。
图3:Facebook APP显示通知,但无法查看内容。终归还是要打开iPhone查看内容(截至5月14日)。 (点击放大)
从结论来说,在目前,要想让消费者产生“因为有了它才能做某事,所以想使用Apple Watch!”的想法,还绝少关键一招。不仅APP的种类和操作情况如此,用户也可以说还处在摸索如何使用Apple Watch的阶段。
当然,笔者不打算因此说Apple Watch将以失败告终。毕竟第三方APP绝大多数是在无法实机测试的状态下开发的,实际表现一般实属无奈。与iPhone的精妙合作、Apple Watch自主操作方法的优化开发等,估计会在今后快速跟进。
淘金梦重现?
真正的考验其实才刚刚开始。在APP和服务提供者看来,现在的iOS用APP市场虽然产品数量庞大,但大众化、垄断化现象严重。Apple Watch的登场应该会令僵化的移动APP市场重新活跃起来,并且带来重新洗牌的机会。只要能面向Apple Watch,推出优化的划时代服务和杀手级APP,新兴开发者和二流、三流企业在移动APP市场的一举反超将不再只是梦想。
IT记者林信行把iPhone、iPad开辟出的APP市场和配件市场的繁荣,以及在各项产业掀起革命的景象叫作“iPhone冲击”、“iPad冲击”,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就像1800年代中期,民众为一攫千金而涌入加利福尼亚的金矿一样,会唤起一股新的“淘金潮”(图4)。
图4:预言了iPhone和iPad的登场可能大大改变世界的林信行的著作《iPhone冲击》和《iPad冲击》(均为日经BP社出版)。(点击放大)
Apple Watch的登场,完全有可能使这样的淘金梦再次成为现实。到3个月后,随着比现在更精炼的APP和服务的出现,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评价或许会发生改变。倘若进化顺利,用不了3年,人们必将过上与现在不同的生活。
能否形成新的生态系统
在配件领域,不仅各公司纷纷推出覆盖Apple Watch表身的外壳(保护壳),精心打造的充电座等也已经登场。“iPhone和iPad还说得过去,手表怎么还要保护壳”,笔者起初觉得有点诧异,但没用多久,表身就出现了伤痕,现在已经不能再小看保护壳的作用了(图5)。
图5:除了洗澡睡觉,每天都戴着Apple Watch,结果不知什么时候,铝制表身的侧面(图中看不太清)出现了一道轻微划痕,背面的树脂部件上也出现了一道清晰的伤痕! (点击放大)
目前,通过改换表身的材料和外壳、表带和表盘的设计,Apple Watch可以变化出很多花样。但笔者觉得,除了保护作用之外,如果出现可以大幅改变外观的保护壳,说不定会大受欢迎。
表带方面,苹果为促进第三方涉足,已经发布了“Made for Apple Watch项目”(图5)。只要把Apple Watch当成时尚配件,人们就会倾向于按照时间、地点和目的,区别使用。从日常使用的低价产品到高级品牌产品,涉及第三方的可更换表带市场,估计将会比iPhone和iPad的保护壳市场还要兴旺。
图6:面向第三方的授权项目“Made for Apple Watch项目”的网页。 (点击放大)
Apple Watch能改变日常场景?
美国的调查公司IHS表示,智能手表世界供货量在2014年为360万部,到2020年将达到1.01亿万部。该调查还预测2015年Apple Watch的年供货量将达到1900万只。
这个数量与iPhone自2007年第二季度登场后,用整整两年实现的供货量基本相同。以iPhone的谱系来说,相当于“iPhone 3G”末期,“iPhone 3GS”即将亮相的时候。考虑到在日本,iPhone的销售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了起色,到2015年底,Apple Watch有可能会在日本市场完全扎根。
到那时,什么将会发生改变?亦或什么不会改变?
举例来说,iPhone等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电车内的景象。以前电车中阅读报纸、杂志和书籍的身影司空见惯,而现如今,大家都在入神地盯着智能手机的画面(虽然导引这一潮流的是功能手机的普及,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智能手机)。
那么,到Apple Watch等智能手表普及的时候,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Apple Watch的屏幕只有1.5英寸左右,在电车里观看内容不够尽兴。多数日本人今后应该也会在电车里用智能手机阅读新闻,与朋友互发信息。
但仔细观察,听音乐的乘客或许不是直接操作终端,而是在用手腕上的智能手表选择音乐。进一步来说,头戴式耳机可能会发展到无线化。倘若Apple Watch把用户从iPhone上解放出来,那么,觉得耳机线碍事的人应该也会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因为浏览简短信息用Apple Watch就能搞定,像现在这样“边走边玩智能手机”的低头族或许会减少(笔者也希望如此)。
另外,虽然这在目前还只是一个愿望,但是,如果用Apple Watch可以乘坐电车等交通工具、在便利店等进行支付,所有人应该都会切身感受到便利。
Apple Watch上的技术改变iPhone和Mac
Apple Watch上采用的新技术还有可能向其他产品拓展。Apple Watch在iPhone等常见的多点触控接口、语音输入助手“Siri”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叫作“感压触摸”、按下屏幕表面进行操作的新输入方法。
虽然叫“按下”,但玻璃表面并不会变形,而是根据手指的压力,屏幕内嵌的“Taptic Engine”线性致动器反馈振动,给人以按下屏幕的错觉。Apple Watch在更换表盘设计等操作上采用了这项功能。
这种利用人的错觉反馈操作内容的机制,在今后估计会广泛应用。与Apple Watch同时发表的新款“MacBook”和“MacBook Pro Retina”的13英寸款式都采用了配备该机制的新型触控板,为机身的薄形化和使用感提高作出了贡献(图7)。
图7:采用“感压触控板”的新款“MacBook”。 (点击放大)
有传闻说,预定于2015年秋季登场的新款iPhone也将部分采用这一机制。如果被用户众多的iPhone的屏幕采用,智能手机的操作感将会进化到高一层次。
成为更贴近个人的计算机
上面介绍了Apple Watch登场直接、间接带来的影响和变化。那么,报道的题目中所说的“不变”的地方是什么呢?
开篇提到,向没用过Apple Watch的人介绍其魅力和益处还比较困难。小的改善、小的欣喜虽然在使用中感受得到,但用语言难以表达透彻。
换句话说,如果有称心如意的益处,则对Apple Watch的评价就会一举改变。
对笔者来说,可以在骑自行车时简单查看信息、跑步时不用总是取出iPhone,只靠Apple Watch就能操作慢跑APP和音乐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但听到这样的感想,不骑自行车和人和对慢跑没兴趣的人估计会无动于衷。对不同人而言,感受到Apple Watch优点的地方截然不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苹果把Apple Watch叫作“最个人化的苹果技术”并不夸张。通过“Appe II”、“Macintosh”,苹果公司成功使过去面向大企业和大组织的计算机成为了个人工具。而Apple Watch,或许称得上是苹果孕育出的更个人化的终端。
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达把人与社会(外界)更紧密地连结起来了。而与用户融为一体,逐一诊断、报告用户行为和身体数值的Apple Watch可能会在不经意之间,帮助用户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内在)。是的,虽然之前总是称其为“手表”,但Apple Watch的本质还是个人计算机。没有变的,是苹果“提供贴近个人的计算机”的DNA。
[ 新闻来源:eeworld,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eeworld
开创IC领域,共创美好未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苹果计划推出带摄像头AirPods和Apple Watch
2025-05-09
Apple Watch新系统watchOS 26发布:更智能、更贴心
2025-06-10
美光逆袭:SOCAMM模块或改变DRAM市场格局
2025-06-13
英伟达携手美光推出SOCAMM,或改变内存市场格局
2025-06-16
三星研发新型Peltier冷却技术,或改变传统制冷方式
2025-05-28
热门搜索
高通进军数据中心市场
海光信息合并中科曙光
华为
台积电
中芯国际
联发科
高通
英特尔
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