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最大频率元件厂精工爱普生15日宣布,现已停止部分未提出使用申请的设备运行,预计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获得许可。据悉,精工爱普生占全球晶体元器件市场份额超20%,此次设备停运或使驱动IC供应再受影响。
反观国内市场,有消息称,华为海思首款OLED驱动芯片进入试产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可交付供应商,华为旗下产品也有望采用。据此前多家媒体报道,海思的这款芯片采用40nm制程工艺,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月产200~300片晶圆,样品已移送京东方、华为和荣耀测试。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韩国几乎垄断整个驱动芯片市场,市场占比率高达90%,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力,加紧投入自主研发驱动芯片,国产驱动芯片逐渐迎来曙光。

图源:大兔
当前,晶圆产能吃紧、涨价不停,随着消费电子需求日益旺盛,加上终端恐慌性备货与重复下单,驱动IC供应持续偏紧。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现已造成OLED驱动芯片继第一季度价格调涨后,第二季度又上涨20%。市场传出,芯片企业第三季度将继续践行涨价风。
据LEDinside调查,早在2020年底,集创北方、富满电子等显示屏驱动IC厂商就已因供给端产能不足上调部分产品价格,目前来看,部分品类价格较年初上涨了几倍。明微电子、富满电子、德普微等驱动IC厂商先后也以显示驱动IC货源紧俏为由多次调涨。富满电子在6月的投资者调研中表示,随着晶圆厂持续调涨,我们也会涨价,第三季度还会继续涨。
业内人士透露,7月1日起,有不少晶圆代工厂通知IC设计厂商涨价,目前整体的晶圆代工产能订单已排至2022年,上游产晶圆厂产能紧缺加剧,涨价成常态。
涨价和缺货的呼声越高,下游应用厂商面临的压力就越重。原材料成本巨增、交货延期、客源流失、销量下降、毛利率下滑等无一不使下游应用厂商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极大的挑战。由此,利亚德、洲明科技等显示屏大厂均对相关产品价格进行调整,利亚德表示,较强的议价、资金实力较大程度保障企业的原材料供应,通过调整产品价格也可抵消增加的成本。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芯片供应链不确定因素太多,预计芯片缺货还将持续2到3年,现已高价向代工厂预定产能,并同意涨价举措。
然而,看似正常的市场变化,中小企业现状却反映出涨价、缺货背后的市场乱象。
以驱动IC为例,能否拿到产能成为保证各相关企业业绩和提升市占率的关键,而国内不少IC设计厂商由于公司体量小、议价能力弱,甚至存在产能被挤压的风险,只能提前排单并接受上游的调价。事实上,缺货带来的囤货、炒货、涨价等市场情况已造成供应链供货不稳、不讲契约等乱象。
有传言称,在市场缺货至今,某缺货严重的国际芯片品牌,有原厂和该原厂代理商相关人员参与炒货。7月8日,蓝普视讯一纸倡议将某创业板上市IC封装企业告上法院引起市场热议。
蓝普视讯表示,在与某创业板上市IC封装企业的合作中,该企业多次临时哄抬价格并不执行已签订的采购合同供货。市场哄抬、契约精神缺失等乱象,使国内很多中小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进而对行业造成深远影响,蓝普视讯决定提供100万元援助费,帮助中小LED显示屏幕企业和蓝普视讯维护合法权益。
据悉,目前已有多家LED显示屏企业响应蓝普视讯的倡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LED显示应用分会高度关注与重视该倡议书,由此来看,官方的介入使缺货引起的市场乱象有望得到整治。
而LEDinside此前报道,从行业健康发展来看,包括蓝普视讯在内的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国内有规模和资金优势的厂商占少数,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整个行业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现今,OLED屏幕依靠外形超薄、响应快、对比度高、真彩显示和全视角的优势,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可以看到的是,整个大行业市场对OLED驱动芯片市场需求十分强劲,在供应关系上,90%的进口率对实现国产替代仍有较大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海思首款OLED驱动芯片采用的是40nm工艺制程,而OLED芯片大都采用65nm、40nm工艺制程,最高只到28nm。事实上,早在2018年,华为就成立相关芯片研发部门,布局OLED领域,立志自研显示驱动IC产品。
目前来看,华为海思的首款OLED驱动芯片有望打破我国OLED屏幕驱动芯片严重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此外,集创电子、显芯科技、京东方、富满电子、明微电子等芯片厂商在OLED驱动IC上也不断发力。据明微电子、富满电子发布的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净利都大幅增长。
富满电子:净利润预计增长1124.56% - 1247.02%,目前富满电子已接收晶圆厂明后年产能的保证金,每月产能得到保证;同为显示驱动IC厂商的明微电子:净利润预计增长832.38%到 935.98%。相信在更多国内企业的助力下,我国OLED驱动芯片在接下来较短时间内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驱动IC在诸多领域的使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虽然在这一领域仍高度依赖“外人”,但中国企业并没有放弃突围,在以华为海思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的布局和发力下,国内显示驱动芯片领域将很快迎来井喷期。
如今,我国已经在驱动IC芯片领域不断取得显著成绩。未来,中国企业实现把更多的核心技术掌控在自己手中,相信在这一领域所占的市场份额将持续加大,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