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家:创新之源是对日常生活的再思考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发布时间:2016-11-14 分享至微信

  在11月7日晚,electronia组委会举办了官方欢迎晚宴,其中的重头戏当属创新设计家兼未来学家Vto Di Bari教授的主题讲演,他的讲演题目是:明天可连接世界中的一天生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1/340152.htm

 

  人们认识事物通常是1个H和5个W,即怎样(How),何时(When),为什么(Why),什么(what),哪里(where),谁(who)。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动物在自然界如何捕食其他动物,然后再推理一个人如何无情地剥削其他人,以及一家公司如何赢过竞争对手。

  看看狐狸如何寻找食物的录像,狐狸在雪地上走着,慢慢停下来,突然猛地跳起来,然后一头扎入雪地。他在干什么?也许在试图刨老鼠。

  再回到人类世界。Vto向听众发问: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观众众说风云,最后有人从手机的谷歌上查出: 19世纪70年代电话诞生,1946年车载电话诞生,1973年移动电话诞生,Motorola公司推出。1990年有了第一个百万数量级的电话。2015年手机的拥有量达到70亿,下一步比人还多。

  再看一下狐狸如何寻找食物:观察(sighting),静止(Immobility),突袭(bounce)。

  7000年前人类靠萤火虫,之后是蜡烛,1878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可见一个发明到普及需要漫长的时间。另外在发明之初需要对生活中最平常的事反复考虑(re-decided)。再有,如果要商用普及,希望数量越大,你需要投入得越多,例如现在的互联网、手机、智能手机,过去的PC(核心是微处878理器)。

  Vto看好一个应用——会移动的椅子。东京大学的一名学生发明了椅子会识别手势,能跟着人移动。这样屋里没那么多人坐时,椅子可以跟着人到别的屋子。

  实际上,世界上的每件事可re-decided。例如过去钟楼的钟,渐渐变成家里的座钟,最后小到怀表手表,最后几乎每个产品上都有计时产品,从家用微波炉到身上的手机。

  Re-design (重新设计)要着着眼于未来去发现和探索。

  Vito总结他的发言,创新是“怎样”产生的?可观察狐狸的捕食。“为什么”electronica这样的展览很重要?看看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过程。下一件大事是“什么”:物联网,“谁”将会受益:看看未来的一天的视频。

  未来有显示健康状态的新型显示手表。未来的汽车也是一台高性能PC,可以智能连接,打开车库,自动找到停车位。老师上课有了电子白板。虚拟现实方面,接电话的人就在眼前。医疗上,医生可以三维地查看躺在CT机里患者的器官。可穿戴产品监测病人的身体状况,医生指导病人时就像坐在患者眼前。通过3D打印机,定制设计和打印出适合自己的鞋子和衣服。人走在路上,路上投影装置提前为行人打出人行道。交友时,朋友的信息和菜单在空中显示出来(主要靠未来显示技术)。

 

[ 新闻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