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不是人工智能,而是认知商业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发布时间:2016-07-29 分享至微信

  2016年堪称人工智能元年。继谷歌Alpha Go高调亮相之后,IT巨头们纷纷亮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微软推出了智能聊天机器人Tay,必应搜索引擎也多次在足球、选秀等重大比赛中准确地预测了比赛结果。Facebook公布了图像识别技术。这些技术看起来非常惊艳,但很多在商业领域难以直接发挥作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7/294755.htm

  与开发通用型人工智能技术不同,IBM更关注人工智能在商业领域的应用。2016年IBM提出了“认知商业”的战略,将认知计算技术与行业经验相结合,帮助企业快速实现商业模式的变革与迭代,让人工智能融入企业运营。

  

 

  辅助用户决策的“认知商业”,比要代替人的人工智能更具商业实用性

  从智慧地球到认知商业

  在认知商业战略提出之前,IBM的战略重点是智慧地球。彼时正值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大规模应用的时期。IBM意识到,万物互联可以造就无限的商业机会。智慧地球的愿景就是希望世界上所有的设备都能够联网,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智慧化的商业,甚至智慧化的城市和国家。

  为实现智慧地球的战略,IBM提出了3I模型,即Instrmented(感知)、Interconnected(互联)和Intelligent(智能)。

  设备位于模型的底层,使设备能够采集数据,这是智慧地球的基础。设备互联之后产生海量的数据,如何从数据中获取价值,就需要智能化的分析技术。过去的几年中,智慧地球战略在设备和互联两个层面得到有效的实施,但在数据的智能分析上遇到了挑战。如何实现对大数据的分析和认知?IBM提出了“认知商业”的战略。

  “认知”而非“智能”

  与当前人工智能强调的概念不同,IBM对人工智能在商业应用中的理解,是实现“认知”而非“智能”。做出这一判断的基础,是IBM数十年来在行业客户中积累的经验。

  IBM认为,目前商业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不能发掘数据的价值,数据如何在商业中运用,仍需要人来进行判断。商业不仅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还需要考虑法律、伦理、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因素。而这些有温度的判断,很难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IBM认为,当前人工智能要做的是“认知”数据的价值。

  当前数据分析的两大挑战是数据量的井喷和数据类型的井喷。根据IBM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每人每天将产生约2.4GB的数据,形象地比喻,就是每人每月产生的数据可以填满一部64GB的iPhone手机。据统计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约20亿人,如此巨大的数据,对于计算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验。

  数据类型的井喷,对企业而言是更为严峻的挑战。数据类型可以简单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是长度固定、以数值形式记录的数据。如GPS的定位坐标,电商产品的销售量等。非结构化数据是除结构化数据以外的数据的统称,它们难以被量化、没有固定的长度和格式。如医疗领域为病人拍摄的X光片,法律界法院判决的文书,媒体中的视频资料等。根据IBM的预测,到2017年,非结构化数据将占到数据总量的80%。

  为应对数据井喷带来的挑战,IBM尝试从两个方面寻求方法。一是提升运算能力来应对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得益于摩尔定律,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一直保持高速的提升状态,结合IBM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的研发实力,结构化数据的挑战并不难克服。

  但是在非结构化数据方面,IBM遇到了困难。最初IBM希望通过培养数据科学家来分析非结构化数据。数据科学家将非结构化数据解构,分解为结构化数据再交由计算机处理。但随着数据的井喷,数据科学家无法跟上数据增加的速度,迫切需要计算机来模拟他们的工作,分析非结构化的数据,以实现对数据价值的认知。

[ 新闻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