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行业漫谈:OLED其实是个偏科的孩子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发布时间:2017-07-17 分享至微信

  显示器能显示各种颜色,其实是利用了人眼的RGB感光系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7/361803.htm

  显示器并不能发出各种波长的光线,但是可以发出红色、绿色、蓝色三种波长的光线,并精确控制这三种光线的比例,屏幕上的所有颜色都由这三种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对于人眼来说,人眼正好使用红色、绿色、蓝色三种感光传感器(视锥细胞)来解析光线,不同颜色的光线激发起这三个传感器的电流不同,大脑接收到电刺激后,将这些信息还原成颜色。

  客观地说,由红光+绿光混合在一起产生的所谓“黄色”光线和单纯的波长为570nm的黄色光线是不同的,但是在人眼看来他们是一样的。

  视觉世界里最重要的属性是亮度和色彩。但是对于人造的显示设备来说,由于设备本身的一些缺陷,逼迫我们额外关注分辨率、响应时间、对比度、可视角度等太多跟基本视觉无关的东西。

  (一) 与视觉无关的参数

  第一,分辨率

  OLED继承了LCD的TFT结构,在分辨率方面并不存在制约因素,感谢液晶时代积累下来的优良工艺,OLED站在LCD的肩膀上从一开始在分辨率方面就高起点,代表性的三星从Galaxy Note4和S6起就使用2k屏,三星在实验室已经将OLED的PPI提高到了2000以上。

  至于早期OLED屏被人诟病的分辨率问题,是因为蓝光材料寿命不过关,逼得三星只能通过增大蓝光材料面积,以降低单位面积发光强度来延长蓝光寿命,也就是所谓的Pentile排列,这种排列下蓝色、红色像素点变少了,从而导致显示效果比分辨率数据难看。

  

 

  第二,响应时间

  OLED屏幕先天具有响应时间快的优势,达到微秒级,1微秒=百万分之一秒,LCD只能做到毫秒级的响应时间。虽然跟Micro LED等无机自发光家族兄弟相比(纳秒级,微秒的千分之一)还是辣鸡,但是吊打LCD毫无压力。

  响应时间在手机应用中影响不大,对下一代移动计算中心VR的影响可是致命性的。由于眩晕的问题,VR只能使用OLED。

  第三,对比度

  OLED显示黑色的时候像素点完全不发光,所以可以造成极其强烈的明暗对比效果,从而达到极高的对比度,这点LCD输在起跑线。

  第四,可视角度

  得益于自发光,OLED完全没有可视角度的问题,只要不从后面看,任何角度都是自信满满。LCD这边经过这么多年的改良,也算能勉强跟上OLED的步伐。

  (二) 回归视觉最本质的问题:亮度和色彩

  亮度

  光最要的属性是亮度,就跟盐是百味之首一样。眼睛最早的雏形就是感光。

  亮度这个对我们直觉再简单不过的属性,如果要参数化到显示面板上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了。除非是科班出身,对其他人来说,国内教材涉及光学的内容非常少,只介绍了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物理量也主要是介绍辐射度相关的客观单位,对可见光相关的光度单位介绍甚少,几个常用单位都没有介绍,今天一起学一下光强度、亮度(手机屏幕参数常用)、通量(投影仪参数常用)和照度。

  首先要清楚光度学里的物理量,包括光强度、光亮度、光通量都是按人眼主观上对光的感觉来度量,即辐射光能够被人眼所感受到的那部分有效当量,上篇已经说了,人眼对不同颜色的光线敏感度不同,所以如果光源辐射功率一样,但是发出的光线颜色不同,那么在人眼里的亮度也是不同,比如一个光源发出波长500nm的光线,另一个光源发出555nm的光线,则在人眼看来前者只有后者亮度的1/3。

  

[ 新闻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