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7月18日下午,IBM公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根据财报显示,IBM第二季度营收为192.8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02.38亿美元下降5%,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下降3%;净利润为23.3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5.04亿美元下降7%;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净利润为23.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7/362009.htmIBM系统部门的营收为17.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4%,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下降9.6%;系统部门毛利润率为52.7%,低于去年同期的56.5%。
此次财报已经是IBM的营收数据连续第21个季度的下滑。
据相关统计,在2009年以来,IBM至少出售了10个以上的业务部门,包括业内熟知的PC、x86服务器和芯片制造等。
IBM已经不再是那个曾经辉煌的“巨人”,它的转型能力似乎没有业内想象中的那般强大。不断的萎缩和出售核心业务,使得投资者对IBM的未来正在逐渐丧失信心。
IBM转型之路遇到了瓶颈,这背后,争议最多的问题是IBM全力押宝的人工智能项目——Watson和SyNAPSE芯片进展不力。
负面缠身的Watson
IBM公司自2006年开始研发Watson(沃森)。一开始IBM想把Watson打造为超级Siri,依托于硬件盈利。但是后来转型为认知商业计算平台,2011年8月开始应用于医疗领域。随后是2014年人工智能成为IBM重点关注领域,其试图通过Watson打造AI生态系统,并且计划每年在该计划上投资30亿美元以上。
不过Watson虽然成为了IBM的核心方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Watson相关的不是技术进展而是各种负面。先是,IBM旗下负责人工智能研发的沃森医疗,与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宣布“人工智能癌症诊断专家”项目破产。随后,5月5日“股神”沃伦·巴菲特表示对IBM业务失去信心,已经抛售了其持有约三分之一的IBM股票。接踵而至的是,随着IBM的营业额暴跌,商业分析专家们一直质疑Watson到底何时能够为公司创造出真正的商业价值。
IBM的Watson(沃森)实际上是个咨询业务。在该业务的开展过程中,IBM与企业客户签订高价合同,将沃森技术应用于特定业务场景。然而不幸的是,IBM很难让该公司的技术真正的满足客户需求。
不可否认的是Watson确实曾经声名鹊起,并且一度成为AI的代名词之一。但其在医疗行业五年的研究,却没有开发出一款可应用于病患的工具。所有的技术都只能应用在实验性测试中,没办法投入使用。最终,IBM发现这种“纸上谈兵”越发的得不到业界的认可,甚至有分析师指出Watson的失利是IBM夸张的宣传策略和过度乐观的心态所带来的结果。
SyNAPSE频临销声匿迹
2014年IBM曾推出了可扩展的超大规模的神经突触计算机芯片SyNAPSE。这颗芯片类似人脑,由54亿个晶体管组成,含有100万个可编程神经元、2.56亿个可编程突触,采用了异步驱动的方式,而不是一般计算机所使用的同步电路方式。
SyNAPSE芯片作为IBM研发的全新类型计算机芯片,它的结构以人脑为蓝本构架。这种新芯片可以伸缩扩展,数个芯片连接在一起就可以组成很大的神经网络。
当时,IBM官方的介绍也只是宣传了SyNAPSE的架构多么先进,规模多么庞大,但对于其应用场景的性能表现却只放出来了一段视频,展现SyNAPSE芯片可对多个物体实时自动追踪。不过,随之而来的是缺乏应用场景和无法体现芯片优势的质疑。时至今日,SyNAPSE芯片似乎已经消声灭迹了。
IBM在AI领域还有多少机会?
IBM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还是在围绕着Watson和SyNAPSE做文章,这代表着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长时间技术积累,同时IBM也在越来越开放,希望能像其他科技巨头一样,建立一个真正的开放性的技术平台,真正组建一个生态系统。
但转型的新业务一直未被业界看好,项目也无法提供实际的应用前景,从而导致了投资者对其失去信心。最终IBM在AI领域的研究项目似乎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却几乎得不到任何回报。
华尔街投行杰富瑞公司认为,IBM的人工智能核心业务Watson弊端在于过度营销、缺乏深度学习和GPU运营能力,以及对前期数据的要求过高。
与当下热门的AI巨头亚马逊、微软、苹果、Facebook和Alphabet等相比,IBM的Watson在应用层面处于明显劣势。如此说来,IBM就真的会在转型AI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吗?风投公司 Bessemer Venture的合伙人Stephen Kraus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如果持续下去Watson沃森最终还是能够改善保健活动以及降低医疗成本的,但这可能需要至少五年的时间,并且沃森依然不能取代医生。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