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各种跑步达人、健身男女越来越多,健身私教这个快速兴起的职业也侧面证明了大众对健身的巨大消费潜力。而将“智能”和“运动”相结合的智能手环、手表等产品,相信不少人也都入手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5/359197.htm然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普及,也一直伴随着质疑。这些设备是否真正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各种复杂的数据,对大众培养运动习惯有多大促进作用?低价和外观真的是购买的驱动力么?
小编尝试通过对用户心理和行为的真实探究,去解开智能运动设备背后的真正潜力。以下为关于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七个使用真相:
1. 什么运动更适合佩戴智能设备?——骑车
首先我们把研究对象集中于已经购买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群。据调查,七成骑车人群对已使用的智能设备非常满意。以跑步和走路为主要运动方式的人群,对智能设备的满意度也都超过50%。因此,如果你经常骑车,那么可能你比其他人更适合智能运动设备。
接下来,我们关注目前尚未购买可穿戴设备的人群,他们的购买潜力。跑步、练器械和骑车一族,共同跻身“最具购买欲望人群” 前三名。走路、打球这种大众运动人群,购买可穿戴设备的欲望,分别达到46.1%和43.6%。
2. 低价和外观不再是主要购买驱动力
如今百元以内的智能手环有很多选择,但只以低价来吸引用户并不明智。在我们的调查中,关于“不购买”的原因,比例最多的(48.2%)是“功能上用处不大”。由此可见,目前可穿戴设备在功能方面,尚还无法形成“功能”方面存在价值。
3.对于半数使用者来说,可穿戴设备“没啥用”
那么,对于真实的使用者来说,可穿戴设备对生活有多大改变?我们对使用者的使用效果做的统计如下:
超半数使用者认为“使用设备没有改变运动生活方式,只是多了些数据”。25.4%的人认为有些改变,只有14.2%的人认为有很大改变,运动效果明显提高。可见, 要想督促运动,仅凭外界力量并不容易,用户主观意愿才是主体。
4.男性比女性更在意智能产品外观
以后送男性运动设备,可要考虑考虑外形了。通常情况,女性对产品外观比较重视。 但对于智能运动设备,我们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加注重产品外形。有23.3%的男性在购买时会考虑外观,而女性只有16.1%。此外有36.4%的女性并不打算购买,而归结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用处不大。想要获得女性的青睐, 智能运动品牌应该思考如何在功能上吸引庞大的女性用户,而不是仅仅推出“粉色款”了。
5.年龄大的人越容易中途放弃使用
小朋友玩玩具会过两天就不玩了,成年人在使用智能运动设备上也会如此。28%的70后买了智能设备后,使用一段时间就会抛弃。80后这一比例降为22.9%,90后为21.3%,00后仅有13.2%。年龄越大,中途放弃使用的比例越高。
这样高的弃用率背后还是产品本身的用户体验并不理想。尤其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是很难依靠新型科技产品改变多年的运动习惯的。
6.一物多用的手机APP,夺得了冠军
30%的被调查者用过运动手环,31.5%的人群用过独立手机运动APP。尽管手机不管从功能上还是数据准确性上都无法媲美手环,但其使用比例却高的惊人。仅仅因为手机应用免费吗?据我们前面的调查,没有购买或买了后来不用的原因中,价格高(16.7%)只排第二,且远低于第一的“用处不大”。
在可穿戴尚未形成功能碾压的今天,“一物多用”的便捷成为了更多用户的选——而手机运动APP恰好抓住了这个机会。
7.年龄越大,越爱手环
从年龄层上看,年龄越高,使用手环的比例也越大。37.3%的70后使用过或正在使用智能手环,90后为26.1%, 00后这一比例只有21%。此外,80、90后使用手环的人与手机APP相当,00后使用手机APP的人数要远高于用过手环手表等的人数。
最后谈谈:
现在的智能运动设备的高弃用率,表明大众的需求没能被很好满足——我需要,但你给我的东西不对。价格不再是真正的瓶颈,满足大众需求,特别是挖掘出“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是可穿戴设备向大众市场普及的关键。
而对于高端用户来说,专业是第一位的。不要再担忧“用户不会用”,在我们调研中,对“使用复杂“的抱怨,仅占比6%左右——所以,尽量给专业的人提供足够丰富的产品功能吧!
此外,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发现的一些有趣细节,包括年龄越大越喜欢手环,男性比女性更在意外观等,也值得可穿戴厂商在产品设计时做参考。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