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J、小米、联想悉数到场,大张旗鼓,发布会一场接一场,颇为热闹。做流量入口,搭建生态平台,成为家居终端,智能音箱被寄予众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7/362049.htm然而当深圳南山区的方案商猛增到数百家时,嗅觉敏锐的掘金者意识到,创业公司已经沦为故事的配角。
消费市场:这注定是场群雄并起、跑马割地的游戏。于是,三年前创业做智能音箱的老王,带着团队摇身一变,改头换面为技术方案公司。
供应链:为了九牛一毛的订单利润,代工厂们你争我抢,甚至不惜垫付百万元赔本做买卖。“到最后都是为大公司白打工。反正这一波,我决定放弃”,在深圳供应链市场摸爬滚打五年了的老周表示,不愿淌这趟浑水。
投资人:“国内外用户习惯存在差异,国内市场需求并不刚性。我对国内市场比较悲观”,祥峰投资执行董事赵楠谈及智能音箱时态度冷淡,这同时也是投资人们的典型回应。基于线上淘宝(包含天猫)销售数据的跟踪调查,智能音箱品类的整体月销量还不到2万台。不相信画饼的投资市场表示,“市场数据说明一切,纸上谈兵无意义”。
大玩家涌入,资本市场降温,供应链处于被动,创业者另寻出路,销量数据惨淡。这场被人工智能催熟的“音箱梦”,最后究竟谁来定局?
大跃进时代
国内智能音箱市场的正式兴起,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而这正是亚马逊Echo销量陡增带来的波及效应。
三年前,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发布,集成语音助手系统Alexa的智能音箱市场开始发酵。直到去年,Echo的销售数据开始有了质的飞跃,一举突破500万台,成为美国家庭小型音箱的销量老大。
一年前,谷歌推出了类似产品Google Home。
今年五月,苹果在WWDC上发布HomePod。与此同时,一大波互联网厂商小米、联想、阿里、百度、腾讯不甘示弱,热情高涨,依葫芦画瓢推出外形几乎无异的智能音箱。
此外,喜马拉雅、酷狗、猎豹等外围玩家以不同姿势进入。
海尔、美的等家电品牌急需在小体型家电产品试水新技术,以及数量超过20家的创业队。
根据Slice Intelligence在线统计数据,从2015年10月份开始,Echo的销量迎来了一次井喷,并在11月达到了一波高潮。
▲E2015年销量数据走向 来源: Slice Intelligence
当然,音箱形态并不是关键。吸引众多玩家,尤其是大玩家入局的,在于亚马逊打通了智能语音系统的局面。半年接入7000家厂商,在美国CES展台上几乎无孔不入,截止目前Alexa身上的技能已经突破1.5万种。成功先例的出现,说明在智能音箱背后的平台想象力巨大。
巨头们纷纷杀入以及中小厂商的蜂拥而上,一度提升了智能音箱市场成为风口的可能性。
智能音箱市场鱼龙混杂
据不完全统计,做智能音箱的企业已近50家,还有许多正在进行中的或是不太知名的企业未被统计。此外还有至少500家与之相关的硬件企业或技术提供商活跃在前沿阵地。
杀入进来的玩家们的玩法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国内的众巨头想建立生态,为既有的内容和服务寻找新入口,赚个盆满钵满;
内容提供商开始联合众企业“抱团取暖”,攻城略地;
中小创业者术有专攻,提供技术或硬件支持,抢占时机,力求杀出一条活路。
一、硬件企业
在亚马逊推出Echo智能音箱同一时期,国内也有一波玩家推出了WiFi音箱,如科大讯飞智能音箱X1、电蟒WiFi音箱、小智超级音箱等。
科大讯飞
以科大讯飞的X1为例,它在2014年底上市,可以WiFi连网,通过手机APP进行设备控制,并接入不同的音频资源。在定位上,这波音箱还是局限在产品层面,而没有把音箱作为一个家庭的交互入口来布局。但较高的价格、繁琐的操作、低智能化等导致用户体验较差,加之国内用户使用音箱的比例并不高,并且还有蓝牙音箱抢占市场份额,这波WiFi音箱并未获得市场的太多关注和认可。
喜马拉雅硬件总经理兼副总裁李海波曾说,他见过的智能音箱已不下百款,单单是深圳南山区一公里以内就有上百家提供硬件或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这些硬件企业许多是在PC不景气时,便转向了智能音箱这个风口。且不说大浪淘沙过后能够存活多少,他们的存在和活跃也反应了当下国内智能音箱的热潮。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