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半导体产业链上其他国家地区的企业和技术
来源:中国IC网 发布时间:2020-11-13 分享至微信

各种迹象表明,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巨大变革的前夕。然而,中国半导体繁荣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机遇还是泡沫,都被置于中美技术对抗的聚光灯下。虽然半导体领域全面建成还不到70年,但在现阶段,非常符合“百年巨变”所代表的意义。

最近半导体芯片股掀起涨停。各种迹象表明,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巨大变革的前夕。然而,中国半导体繁荣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机遇还是泡沫,都被置于中美技术对抗的聚光灯下。

那么,如何把握半导体技术的变化趋势呢?更重要的是,它会给经济、社会乃至我们个人带来什么影响和机遇?

虽然半导体领域全面建成还不到70年,但在现阶段,非常符合“百年巨变”所代表的意义。

首先,曾经“控制”半导体发展的摩尔定律已经失败,或者正在演变。

如果21世纪10年代半导体技术BQ2002PN的进步来自智能手机,那么整个行业的技术突破将从21世纪20年代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这并不是说移动设备的创新已经不存在了。其实上个月出现的苹果A14和华为麒麟9000,已经把智能手机处理器的竞争推向了5nm进程。在5G场景下,更多的数据和更实时的数据处理将进一步推动智能手机上的芯片创新。

在更广阔的领域,从大型汽车到大大小小的物联网设备,从超大型NLP模型到移动终端的AI推理模型,计算需求变得多样化,同时对计算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并购。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半导体领域的M&A量已经成为过去七年中最高的。

企业应该如何把握半导体技术的变化趋势?

2020年,半导体领域的并购仍在继续。在过去的10个月里,发生了4起超过100亿美元的并购事件:

7月,AnalogDevices209收购Maxim209亿美元。

9月,英伟达收购ARM400亿美元。

10月,AMD确认收购Xilinx350亿美元;Marvell即将收购Inphi一家模拟芯片和光学芯片制造商,价值约100亿美元。

这些数十亿美元的并购也将半导体行业推向了赢家通吃的新阶段。由于R&D费用的上涨和市场趋势的快速变化,该领域的传统增长基本停滞,并购成为巨头们全新的增长模式。包括英伟达和AMD在内的巨头通过收购扩大了产品线,并迅速建立了更加覆盖的产品组合,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具体到英伟达收购ARM的案例,也有一个很奇怪的景象。ARM的特殊性——几乎所有的英伟达竞争对手都需要ARM——使得英伟达的竞争对手,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真心希望”英伟达能够尽快完成收购,实现更好的产品整合。从公司竞争的角度来看,整个半导体行业都不希望看到这笔交易成功,这必然导致英伟达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挤压其他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随着地缘政治日益影响到科技产业,M&A在半导体领域显然已经被纳入国家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高通宣布将以440亿美元收购荷兰公司恩智浦,但中国监管部门没有批准这笔交易,最终使得这笔巨额收购无法进行。在特殊的2020年,收购英伟达、AMD、Marvell有很多变数。

第三,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危机”和“机遇”。

历史上,从70年代到90年代,东亚的日韩台都迅速抓住了半导体领域转型的机遇,通过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在专利、技术、产业链等方面实现了突破。

《华尔街日报》讨论了半导体供应链中制造环节的变化。未来十年,亚洲,尤其是中国,将迎来大发展。下图是基于多个数据源的预测:

在中美技术对抗的背景下,芯片/半导体成为科技新闻、时政新闻、自媒体平台上频繁出现的热门词汇。每条信息似乎都有许多解释,例如:

2020年10月14日,第三届全球IC企业家大会在上海召开。

2020年10月22日,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成立,这是国内第一所芯片大学。

2020年10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积极考虑将5G、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纳入“十四五”国家专项规划。

2020年10月27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区“东方核心港”集成电路综合产业基地正式启动,旨在打造中国第一个芯片制造高地。

与之对应的是2020年中国注册为半导体的公司数量的变化。下图是FT根据企业调研数据编制的。

这些密集的新闻和快速成长的企业到底反映的是机遇还是巨大的泡沫,目前还不得而知。

《中国新闻周刊》梳理了各地之前建设的半导体项目未竟之潮。早在2014年,第一批1300亿元的国家大型资金就投向了半导体领域,但近几年来,大量未完成的项目陆续浮出水面,如:

洪欣项目位于武汉市东西湖。

陕西昆通半导体项目,位于陕西省息县新区,号称打造中国首家柔性半导体服务制造基地。

今年6月,南京德凯马因资金不足进入破产清算和资产转移程序。

未完成项目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资金链断裂;再往前看,这几年地方政府对半导体相关产业的热情也加剧了市场的虚火。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产业发展变成了投资变现,这几年技术研发、知识产权和人才培养的发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德勤对亚太半导体市场做了分析报告,相对客观地勾勒了中国目前的产业定位,重点是以下数字:

第一,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在全球主要国家/地区的营收占比不足5%。

其次,在亚洲十大半导体公司中,只有两家中国大陆公司入围,这两家公司也是大家熟悉的(华为)海思和SMIC。

第三,中国大陆围绕半导体产业链的许多环节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和其他亚洲国家/地区一样,产业链上游缺乏知识产权、材料和设备技术能力,属于荷兰和美国。

正如德勤报告所指出的,中国需要半导体产业链上其他国家/地区的企业和技术,所以了解当前中美之间的技术对抗,特别是美国对中国半导体技术出口的限制是非常必要的。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的这份报告详细梳理了美国对技术出口的相关限制。


[ 新闻来源:中国IC网,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