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郑富芝在2020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高级别对话中,将目光投向了在未来教育背景下如何定义和培养智能时代的人的核心素养,这也是本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从郑富芝的观点来看,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需求无疑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将随之改变。
"现在正在读书的中小学生正是10年、20年后劳动力市场上的生力军,我们要积极规划未来的教育,让孩子在生活和就业中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郑富芝在2020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高级别对话中,将目光投向了在未来教育背景下如何定义和培养智能时代的人的核心素养,这也是本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从郑富芝的观点来看,人工智能时代BSP122的社会需求无疑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将随之改变。关注这些变化趋势,适应新的要求,明确未来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培养适合人的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念、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
郑富芝认为,要适应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必须从现在开始,建立相应的课程教材体系,推进教学改革,切实改变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重构课程体系,要适应智能时代的种种变化和挑战,必须围绕智能时代对人才各种素养的要求,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实现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的有机统一。其次,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选择教学材料,针对培养创新、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丰富教材种类,增强教材的适应性。第三,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智能设备,实现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课堂学习与场馆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的有机结合,创造出更适合每个学生需要的更多教育形式。
评估是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大事,评估改革将是智能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郑富芝指出,要更新评价观念,创新评价方式,完善督导评估制度。强化核心素养导向,从学科知识考查转向素养测评,着重考察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价值观的能力。加强学习评价促进学习的观念,将评价融入学习过程,建立学生成长的反馈调节机制,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加强多元评价观念,多用尺量量人,鼓励学生探索、发表意见,克服同质化倾向。
阿联酋教育部部长哈马迪在高级别对话中介绍了阿联酋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他说:"该战略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材料和方式,使教育惠及更多学生,而不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地理位置"。
克罗地亚科学与教育部国务秘书Frannica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发课程和教材,并相应地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习,扩大受教育机会。他说:“我们将把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让学生为未来做好准备。
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处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早期阶段。在高级别对话中,埃塞俄比亚教育部长莫库里亚介绍说,该国有数万所中学,只有少数学校可以联网,而且网络速度很慢。而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教材的编写与应用就无从谈起,这是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
南苏丹高等教育科技部长昌松表示:“人工智能教育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必须尽快去做,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我们应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师资队伍建设,让更多人能够借助人工智能接受高等教育。
关于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问题,斯洛文尼亚教育科学和体育部部长里布西建议,各国联合进行合作研究,共同利用好资源,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联合采取更多的战略和行动,甚至启动开放教育资源的立法。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